石康的新浪微博

以下内容摘录自石康8月2日新浪微博,特别是他的最后一段话,“我的理由是每个人只有一生可过,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就会错失某些本应属于你的人生”


声明:

多年以来,我一直喜欢把新浪微博当成我的草稿本,在上面随便写写画画,记下某种想法,以便以后整理后使用,以免丢失。
最近半年都在写一些与AI相关的事情,好笑的是,现在国产AI终于发力了,竟然令我无法把文章发在我真正的记录本——公众号上。
原因是公众号的AI根本没能力分清谁是原创,谁是摘抄者,明明是有人盗版、摘抄了我的文章,公众号的AI——包括各种管理员及客服,却认为我贴出的旧文与网上的“别的文章相似度过高”,从而不许我发表,我的申诉也被驳回,且只有一次申诉机会。
我现在只好静待腾讯的AI慢慢进步至能分辩出谁是原创谁是抄袭者了——没想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讲居然是个挑战,可能他们需要雇几个贵一点的工程师了,国产工程师其实是抄袭与盗版的重灾区,这也是我一直为郭敬明辩护的原因,有这些工程师在,郭敬明差不多就算偷盗者的榜样,人家虽然不道歉,但赔偿,仅凭这一点,就让那些品质远比他恶劣的工程师追三代人的。

好了,没办法再使用新浪微博当草稿本了,我需要习惯于使用收费的公众号当我的新草稿本了。也许以后会把它发展成一个档案本,把我从前写的东西整理后慢慢贴上去,我并不认为它们在人类思想这一范围内有什么价值,无论是文学上,还是在戏剧上,或是在其它什么体裁上。
从我得到的回应来看,很清楚,需要这些信息人数极少——但并不是没有。

我的收费策略现在看来挺成功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那些与我发布的信息完全无关的人员赶走,他们至今仍不懂得信息的真正价值,所以不懂得为他们需要的信息付费,他们是被动地接收新浪推送的信息,以为是白来的信息最令他们快乐,为此不惜浪费他们宝贵的生命时间。
事实上,我觉得他们都搞砸了,并且以后仍会继续,因他们没有搞清一些人生在世最基本的东西,而且越是这样, 就越是没有机会去搞清。

对于他们,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在他们身上花时间。
因为有效的概率不是趋向于零,或是接近零,而就是零。
因为这些人已永远地失去了接受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些信息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完全无法理解,就像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数学描述一样——我一直认为这件事居然发生在2023年极为好笑。

我发现,我的发出的信息总是会从某些我完全无法预料的角度伤害他们,令他们反弹,回击我,还有一些感叹也令我觉得好笑,比如有一位叹道:“没用看了没用是真的,糊里糊涂的活着还舒服些。最怕什么都懂了,却逃不出去。”
脑子混乱至如此,就连你告诉他“只要懂得一点点,你当然就能逃出去”他也不会相信。这样的人的自我描述倒是挺准确的:“没用看了没用是真的,糊里糊涂的活着还舒服些。”
不过下面就暴露了智能有问题,我是说,不仅是对自己“什么都懂了”这一假设,还有在前面加上“最怕”,我真的认为大脑混乱如此的人看我发出的信息是一种错误,是我坚持认为”必须被纠正的错误“。

这些情况是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结果。
更不是我的初衷。
我一再声明,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只是想把我认为重要的信息送至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我的理由是每个人只有一生可过,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就会错失某些本应属于你的人生,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我身上,因此我痛惜之余,才愤然提笔告知相关者。
那些人可以通过付费得到它们,从而令自己得益,同时避免无关者受到伤害或因此感到困扰。

加拿大电工和彭一田的诗

昨天晚上观看了加拿大一个小哥的油管频道(小羽XXX),介绍他从计算机专业转行成为电工的经历。

按照我的情况,真要考虑在异国他乡找工作,就应该多多了解过来人的经历,体会他们的感性认知,结合我的本质需求,然后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生存还是一个因素吗?如果通过股票及期权的操作,可以满足日常开支呢?是不是生存问题就不应该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了。那么剩下的,就应该是与认识世界、寻找并提升自己有关。否则来到这世上有何意义呢?

修理自行车可以是兴趣,但是以此为生?似乎不是这么一回事。

也许要多看看《狗屁工作》这本书了

下午在pdd上购买了一本彭一田的二手诗集
—————-
彭一田的诗

在眼角
在鼻孔里,在油菜地
在垭口,在坡上
羊肠小道
打谷坪,和天生桥
在黄源冲
坎门
更多微末处
三年了,大片的青草地啊
望不到头
2022.12

在阿里云主机上安装docker并启动服务

#阿里云 #主机维护
• 阿里云的主机os是ubuntu,目前版本20.04.03,今天(20230726)为了安装docker进行了升级,主要是各种老的package的升级,我还没决定是否要把os升级到22.04.2,这个版本跨度有点大了。

在阿里云主机上安装docker并启动一个测试服务的过程
1. 首先确保ubuntu上的各种package是最新的
2. 在ubuntu上安装docker
3. 安装docker的镜像
4. 启动镜像文件

  • 由于镜像文件默认的端口映射是80:80,导致与host上的端口冲突,因此更换为8081
    
    1. 通过域名+端口方式访问服务
  • 不成功,发现原因是阿里云没有开放8081端口
    
  • 去阿里云控制台,ecs云主机-》安全组-〉增加8081-8088端口
    
    1. 可以在本机通过域名方式访问docker的demo 服务了

July 8

今天是在郑州最后一天,至少我希望如此。

从一月份来到郑州,到现在有好几个月了。说是全新体验有些夸张,但是把HN政府的数字化项目管理风格定性为特立独行,还是很中肯的。

当然更大的收获还不止于此,应该是对人工智能的配套技术与产品有了0-1接触,同时也在陪伴客户的过程中,对政务需求有了新的想法,先用一句话来总结:没有陪伴客户半年以上,请勿谈需求。

客户想要vs产品提供,两者的差距不仅仅来自于所谓对于普遍闭环价值的理解不同,同时还有对于真实的政府客户内部用户行为的熟悉与理解。总体来说,经信委、大数据中心都是弱势部门,其他厅局才是手握大权和众多资源的话事人。

还有另外一个难点,我们的专家很难脱下技术的长衫,以真正谦卑的态度去认真听取客户意见,这个太难了,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真实的意见是被掩盖起来的。

真实需求,是被淹没在政府官员的傲慢举止和无知言谈中,两者往往双向奔赴、互为因果。可怜的架构师或产品经理,他们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来发现少的可怜的价值需求,也需一颗庞大心脏过滤文山会海中的陈词滥调。

数字化项目价值需求的挖掘,类似一次次乏味无聊的淘金过程,耐得住寂寞,也就换的来真金。

几个在python runtime里的小技巧

有时候要在runtime里进行调试,例如测试下某个变量的值,我就问了chatgpt

me:how run python file in python run time

chatgpt:To run a Python file within another Python script at runtime, you can use the execfile() function, which allows you to execute a file as if it were a Python script. However, please note that the execfile() function is no longer available in Python 3.x.

Here's an example of how you can use execfile() in Python 2.x:

execfile('path/to/file.py')

If you are using Python 3.x, you can achieve a similar result using the exec() function. Here's an example:


with open('path/to/file.py', 'r') as file:
    code = file.read()

exec(code)

In the above examples, replace 'path/to/file.py' with the actual path to the Python file you want to run. The file will be executed at runtime, and its code will be execu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running script.

Keep in mind that using execfile() or exec() to execute arbitrary code from external files can be a security risk, especially if the code comes from untrusted sources. Exercise caution when executing external code in this manner.

下面就是我在VS的终端界面里,执行的情况,很不错.

>>> with open('mnist_show.py', 'r') as file:
...     code = file.read()
... 
>>> exec(code)

我又问了chatgpt一个愚蠢的问题,使用了非常幼稚的英文

ChatGPT竟然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

最近网上在讨论是否大模型会污染我们现实语言的环境,因为大量生成的预料会被用来进行训练,类似电路里“自激”的现象,同时有人在知乎的旅游问答专栏下,发现了大量明显是chatgpt给出的错误答案。进而引发了是不是chatgpt正在严重污染“简中”环境的问题。

我倒不担心,一个垃圾环境如何被污染的更脏呢?

反而我担心,chatgpt这么强大,人类在他面前就像一个小孩子,chatgpt就像一个至尊的王者,面对所有人类的错误、幼稚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就像我刚刚使用的笨拙英文,他不纠正我,而是给出了正确答案。

这就好比给了人类大脑一个拐杖,大脑就开始了萎缩。

文明养犬一件事

上海文明养犬一件事实战

最近要带着狗狗一起去加拿大,找了一家中介公司。在办理手续过程中,发现需要免疫证、打芯片,还要给狗狗办理一张上海的“城市户口”。

这个户口,原本是有的,只不过属于农村户口。我们居住在郊区,所以即使如上海的精细化管理,也随着距离人民广场的距离,精细化程度层层递减,街道在办理狗狗户口的时候,默认就给她了一张上海农村狗证,手续也想当的简单粗暴。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手写狗狗的名字和编号,工作人员顺手在微信里拍摄一张照片,就完成了户籍登记。

现在要出国了,才发现城乡不同名,拿着农村户口的小狗,竟然连出国的资格都没有。

刘慈欣做客独角兽

2022-06-23 15:40:05 PM
小鱼直播

刘慈欣:在没有实现的技术中,差别是巨大的。星际移民的技术和恒星移动的技术差异非常大,类似我们现在和石器时代农业技术的差异

刘慈欣:三体里的名字,都是随意的,经常会从同事的名字里改个姓就好了。我一遍遍回忆曾经敬畏过的经典作品,我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哪些大师们没有想那么多。

刘慈欣:现在的ai真的有用了,以前的ai像个玩具,比如人脸识别啊,具体我也举不出来。至少现在,ai在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可能在某一个节点发生巨大变化。我印象我在西站一个酒店,点外卖,机器人给我送餐,我很惊讶它怎么上的电梯。
现在看来,以前很弱的人工智能完全给我们带来改变。举个例子,无人机技术很早就有,现在进入战争、生活。我相信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xuli:根据调动资源来衡量,增强的人类,不会遗忘,背后依托一个超算中心
刘慈欣:当一个技术出现,似乎有选择出现。但是我认为不存在,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开始我们会认为这是非人的选择,但是后续我们只能选择,否则没有办法生存下来。

刘慈欣:我们现在最科幻的,不是宇航员上天,而是流浪汉用智能手机。所以说技术改变人类。

刘慈欣:非生物智能。人工智能这个定于有个问题,因为它不一定像人,就像在站台上等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他经过时候,看起来像人工智能,离开后就远超人工智能。

刘慈欣:蚂蚁看我们,不认为我们有智能。在他们眼里,人类不会各种筑巢、搬粮食,只会在一个方块上点来点去。

xuli:ai可解释性,为什么是这个算法,骑自行车现在的可解释性在哪里?ai可以改变人类认知,比如下围棋,模仿go的下法。

刘慈欣:中国历史以前上一条线,无非城头变幻大王旗,没有未来的概念,昨天今天明天都一样,现在则有了未来的概念,回顾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

刘慈欣:人类的感知是线性的,对于指数级增长没有感觉。

选择火星,火星和甘肃、新疆的景色差别不大。

大刘:如果ai觉醒,是跳跃性的,就没法按照人类中心主义去掌控这个世界了。

倒在人工智能黎明的前夜里

4月初,另外一个小组的组长,透露自己小组一名成员刚刚离职,原因也很有意思,“工作环境太恶劣”。

工作环境恶劣?在这个光环环绕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体内,每天不用打卡、完全弹性的上下班,每个月只有当工作记录不足40小时,才会被HR提醒的高科技企业,你每天可以享受免费早餐,安静的睡眠仓,口味欠佳但数量管够的膨化食品,怎么会环境恶劣?

追问之下,原来这位同学负责的项目是生产线上的缺陷检测,属于机器视觉领域。他需要经常到生产线上去调试设备,光学设计、镜头选择、数据回流,然后根据算法同学到反馈,重复再重复,一遍得到更加泛化的模型。这些都是人工智能行业最普通不过的工作,而逼迫他辞职,或者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生产线上无孔不入的噪音。

我要来了一段现场手机录制的工作视频,两名戴着隔音耳机的工人,好像机器人一样,把汽车喷涂件从一个位置搬运到另外一个位置,喷涂件在装配台上制造出万箭挠心一般的声响,第一遍我就条件反射一样有呕吐的感觉。

你能想到一个汽车生产线工人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8个小时,每周5天,每年52周吗?

正如《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抑郁For Public》丽所说的,“当前的问题是现代性问题,是人这个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之间的深刻矛盾”。“对人性的异化与姓社姓资完全无关”。

这篇文章同时写到:只要人依然以枯燥的方式参与机器的运作,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对人的异化就会存在。

所以,今后100年,是摆脱枯燥操作的时代。

不过,最先倒下的不是与机器朝夕相处的工人,而是打算改变机器的人工智能先驱们。